这也是书中宝钗的正邪观,即[成败是检验正邪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几千年来那些大仁者、大恶者都是持这种正邪观。历来的文人都主张[正邪是导致成败的唯一原因],他们所撰的理治之书大部分都是在论证[邪不压正、正必胜邪],他们杜撰的野史小说也都是在宣传[贬恶诛邪、扬正扶正]。但真正的官人们从不拘拘于[谁正谁邪],从来不相信[正必胜邪],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文人的[纸上谈兵],现实社会中的正邪之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是[成败决定一切],而不是[正邪决定一切],决不能拘拘于正道邪道,必须不择手段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如果他们都象文人那样[文质彬彬、雅致、温良恭谦让],他们早就被对手消灭了!具体到曹家内部的正邪两方,难道曹寅曹荣李氏马氏这一方天生就是正方、是大仁者、是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是曹族当然的继承者?曹宜曹宣这一方天生讣就是邪方、是大恶者、是残忍乖僻之气所秉者、是曹族当然的附属者?再胡扯到书中的贾家内部的正邪两方,难道贾政贾宝玉王夫人凤姐这一方天生就是正方、就是大仁者、就是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就是贾族当然的继承者?贾赦邢夫人贾环赵姨娘等天生就是邪方、是大恶者、是残忍乖僻之邪气所秉者、是贾族当然的附属者?在贾政王夫人贾宝玉凤姐固然以正方自许,但贾赦邢夫人贾环赵姨娘等却决不甘心于以邪方自居,决不甘心屈从贾母的意志,决不放弃对于贾族地位财富的争夺。贾赦邢夫人要坚持大房为正、二房为次,讽刺贾母只宠二房是偏心,他们以立长为理论根据;贾环赵姨娘则决不会承认庶出就不能为正,他们会用各种歪门邪道与王夫人凤姐争夺家业继承权,决不会因为庶出就放弃争夺的,他们只相信[不管嫡出庶出,逮住玉就是正出!]这就叫'成则宝玉败则环'!
于是咱们终于可以深论到皇家了:难道雍正宝亲王太子允仍这一方天生就是正方、就是大仁者、就是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就是大清朝当然的皇位继承者?皇长子皇八子九子十子等这一方天生就是邪方、就是大恶者、就是残忍乖僻之气所秉者、就是雍正皇帝当然的附庸者、就该任由雍正要杀就杀、要打就打?在开始的太子允仍和后来的雍正及宝亲王固然以正宗、正统自许,处处要标榜自己的正气、正义、正派、正大光明,处处要强调对方的不正宗、不正统,指责对方的邪气、阴险、邪道歪门。在开始的皇长子和后来的皇八子九子十子及十四子则千方百计造谣中伤太子和雍正,尤其是皇八子九子十子一党,知道自己为康熙所不齿,不具备正宗、正统的基本要素,容易被对方指责为邪气、邪恶,于是把皇十四子推到台前,他们躲在幕后,说皇十四子才是正宗正统的皇位继承人,而雍正则是[毒杀父皇][改诏篡位][血滴子杀人][谋兄弑弟]的邪恶阴险残忍狡诈的邪方化身。这些其实根本经不起西方侦探专家用逻辑推理来推敲,康熙既然已经对皇八子一帮深恶痛绝,当然就会格外警惕皇八子党篡位,在太子党皇长子党已经彻底被打垮的情况下,只剩下皇八子党这股势力对皇位构成威胁,因此康熙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防止皇八子党阴谋得逞上,不但要防止皇八子本人篡位,也要防止皇八子党的代理人上台。从老康熙的角度考虑,让以皇八子为幕后主使人的皇子上台,就等于让皇八子上台。因此只要哪个皇子与皇八子结为一党.必遭康熙的唾弃!
康熙皇帝是何等精明、何等刚愎的猴王?岂能让皇长子皇八子这些积极争储的邪恶势力得逞!他恨皇长子皇八子比恨太子更厉害,恨太子允仍是[恨铁不成钢],是爱之深恨之切,但恨皇长子皇八子则是祖宗恨败类、恨之入骨,这些看书中贾母对贾珍贾宝玉和对贾环赵姨娘的截然相反态度就知道了。康熙在笫二次废掉太子名份之后的主要事情就是暗地里考察按排皇储的合适人选,并为这皇储排除各种障碍做好接班准备。这当中的第一件要务就是防止皇八子党篡位,不但要防止皇八子本人篡位,更重要的是防止皇八子的代理人上台,因为皇八子本人已经不容易自已上台了,只能通过代理人间接上台。康熙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此他绝对会把任何与皇八子套近乎的皇子排除在皇储名单之外。皇十四子恰恰在这一点上不检点,因此他必然自己断送了自己的皇储前程!二百几十年来,清史家们在雍正是否[改诏篡位]上大做文章,他们总是抱着[雍正不正]的偏见,总是在[传位于四子]和[传位十四子]上争论不休。这一点也传染到红学界,早期的索隐派也曾在红楼梦是不是为暗讽雍正而创作上争论,现在也有霍氏姐弟专门写书研究雍正与曹雪芹的世代冤仇,咱在一开始曾指书中的北静王隐寓十四皇子、指贾政隐寓雍正,于是也给一些本文读者留下了红楼梦暗讽雍正、赞叹十四皇子的印象。但自从周汝昌极力鼓吹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乾隆三年抄家说之后,红学界似乎不大提雍正抄曹家的话题了,似乎红楼梦一书的创作动因不包括康雍间的争储争位风波了,似乎他们基本承认周汝昌刘心武的红楼梦为[暗讽乾隆三年因弘皙谋反案抄曹家]而作,于是他们对雍正对十四子的兴趣大减,对红楼梦是否以争储争位风波为历史背景也失去兴趣,但是又不赞成周汝昌刘心武的[乾隆三年抄曹家]说,于是他们转而拥护程高读续书,认为红楼梦就是一般的才子佳人言情小说,无需索隐其历史背景。于是他们反对索隐真事、专心抒发真情。但是不问真事、何来真情?更何索真理?
回头再谈十四子,这是全书中有关北静王的描述,照录如下:
[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水溶十分谦逊,因问贾政道:"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日反来叫他,自是喜欢。一面走,一面早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才。][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切欢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