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曹家内部围绕继承权斗争的激烈程度,若没有孙氏替李氏马氏这两代孤寡做主,失去曹寅曹顒这父子俩强势男性支撑的两个遗孀弱女如何顶得住大房偏房的合力排挤?因为这两代孀妇没有子息啊,如何能象书中贾母那样威风八面、颐使气指?按照一般大家人家的规矩,若没有孙氏这老太君做主,此事全由曹寅的兄弟们说了算,根本由不得李氏马氏这俩个寡妇,更容不得李煦这异姓亲家插手,即使是康熙皇帝也只应另派他人任江宁织造,却不好随便插手曹家家事,指定大房偏房的某儿子过继给曹寅一房。当然,康熙若硬要指定,大房偏房也只能服从,但必须由曹家的人主动向皇上恳请才行,这事李氏恐怕难以做主,她作为孤寡女流连遭丧夫丧子打击,哀伤过度,哪里敌得住曹宜曹宣这些如书中贾赦般蛮横的叔叔?再者她于康熙有甚情份?凭什么康熙要关照她而打压曹宜曹宣?只有孙氏于康熙有哺育之情,值得康熙出面摆平这国事家事双重事,值得他替李氏马氏这两个孤寡弱女撑腰,值得他出面压服曹宜曹宣的谋夺曹寅家事大权的阴谋。因此,事实上这时年事已高的孙氏成了曹家的[假母],李氏成了曹家的[假正夫人],曹宜曹宣这些大房偏房成了曹家的[假邪][假一坏],马氏则成了曹家的[假尚荣夫人],曹家这[假府]终于渡过了这场[假珠病亡]之灾,步入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六年这末世了。
有人会问,[你凭什么说康熙的‘待曹寅之母如生母’是指曹寅之母孙氏?为什么不注意后面的‘生母’二字,只注意前面的‘曹寅’二字?所谓过继,指曹頫过继给李氏当儿子,康熙说的是叫曹頫把李氏当生母,至于孙氏,她本来就是曹頫的祖母,谈不上生母,所以这里的生母应是指李氏而非孙氏。]这几句话说得也有道理,但康熙决不会把[曹寅之母]孙氏与[曹顒之母]李氏弄错的,至于[生母]二字,不光是称生养你的母亲,也有对祖母的敬称,古人对特别敬重的老年母性,都讲[待之如生母],这里是[如同]的意思,不是[就是]的意思,可指李氏,也可指孙氏,康熙并没有说错,他自已就是[待曹寅之母如生母]。当初曹家内部在由谁过继给李氏当儿子问题上是有激烈争论的,李氏马氏怕大房偏房借此谋夺曹寅一房家事大权,曹宜曹宣恰恰就是想借此谋夺曹寅一房家事大权,但因为织造一职是官职而不是家位,不能长期空缺,若曹家无人担任,内务府就要另委他人了,必须赶快定夺,决不能等三个月后马氏遗腹子出生、由刚出生的曹天佑担任,更何况生男生女还不一定呢,决没有等孩子出生了再定织造人选的道理,国事是不能等家事的。因此只有按康熙的意旨办,由李煦主持,把孙氏最喜欢的曹頫过继给李氏当儿子、续任江宁织造,暂时替曹寅一房撑门面。曹家这样做只是为了独占着江宁织造这个肥缺,是一时权宜之计,并不是完全彻底地解决曹寅一房承继血脉的根本大计,任何一个家庭只有真正断了生儿子生孙子的指望,才能从叔伯家过继侄儿当养子,但马氏肚子里七个月的小生命明摆着,这是李氏马氏的希望所在,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她们都不会任由大房偏房的儿子长期占据曹寅曹顒留下的家业。
咱始终坚持脂批[家国君父,其事虽有大小之殊,其理其数其运则略无差异]这一看红楼指导方针,始终坚持曹家与皇家在事体情理上的同一性。曹家内部围绕曹寅曹顒病死后家事大权的争夺,丝毫不亚于皇家内部围绕康熙死后皇权的争夺。在决定了曹頫过继给李氏当儿子、续任江宁织造,暂时替曹寅一房撑门面之后,马氏遗腹子的名份又成争夺焦点。将来的曹家家事大权要不要重归曹寅曹顒的亲骨肉?曹頫是临时摄政还是正式继承?这是关系到曹寅一房与大房偏房的争夺谁胜谁负的大问题。既然马氏已有七个月身孕,既然曹顒已有血脉留下,那么李氏马氏就决不肯认输、决不放弃这最后的希望,就要为这遗腹子争夺曹家家事的继承权。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曹頫这大房偏房的代理人身上,不如替自己的遗腹子争夺未来的继承名份,因此才在孙氏和李煦的主持下定下了曹頫只是临时摄政,将来待马氏遗腹子长成后仍交给曹顒的亲生儿子继承、曹頫仍归大房的既定方针。这才叫曹頫向康熙表明[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有七月,将来倘幸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的。这些若仅就史料看来,似乎与红楼梦没什么关系,但若结合书中有关贾琏的情节描述来看,就能看出二者的对应关系。贾琏在荣国府中的地位就反映出曹頫在曹寅一房中的地位,他只是暂时替二老爷管家,日后终究要回大老爷那边去的,连平儿都说:\\\\\\\\"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还有邢夫人的奴才们挑唆的话中也可以看出大房的原意在利用贾琏控制二房,若不是孙太夫人在世,早把贾琏叫回大房了,甚至还可能用贾琏直接欺负王夫人李纨,谋夺整个曹家的家事主导地位。
当然,年轻时的曹頫对李氏马氏还是相当敬重的,这也是李氏为何在曹寅诸侄儿中独选中曹頫为过继儿子的原因。但曹頫的孝顺只是看在康熙和孙氏的权威上,只要康熙、孙氏不在了,仅凭李氏一个孤寡,曹頫决不会如刘心武所说象书中贾政待贾母那样孝顺李氏,更何况到雍正六年抄家时曹頫还因这过继名份兼任的江宁织造而被革职抄家、枷号示众,而没过继的曹宜曹宣其它儿子反平安无事,可见这过继子名份给他带来的是罪名和贫穷,决不会是刘心武想象的贾政式的官僚地位,因此他肯定会对曹寅一房心存抱怨,绝不会怂恿他的儿子写红楼梦纪念曹寅的妻子李氏、曹顒的妻子马氏,更不可能在雍正抄家六年后就在北京又兴盛起来,而且还接待了曹寅的当了皇贵妃的女儿,更奇怪的是这曹頫还把曹寅的女儿当自己的女儿,简直是不通不通又不通!关于曹頫和他的夫人,咱后面还有专门论述,这里还是谈孙氏。康熙既然说[待曹寅之母如生母],可见[曹寅之母]这时还在世,若孙氏不在世了,他仍提此话,就是说错了,而且是对[曹寅之母]孙氏的不敬了。刘心武老说曹家要腾飞靠两个翅膀,一是允仍的女婴秦可卿,一是曹寅的女儿曹贵妃,其实这根本不符合曹家的史实。曹家主要靠的是康熙乳母孙氏,通过孙氏靠康熙,只要孙氏在世、只要康熙在世,或者只要其中一人在世,曹家就不会倒!曹顒病死时孙氏还在世,李氏马氏才挺过了这天灾,仍然过着书中描写的富贵日子。若孙氏死了,但康熙还在世,她们仍然过着书中描写的富贵日子,可后来康熙也死了,曹家背后的靠山终于倒了,背靠的大树也终于倒了,连[立在树梢上的老猢狲]也死了,那么曹家这一大帮猢狲们还不快散吗?作为一门孤寡的李氏马氏和遗腹子当然会象孤寡母猴小猴那样坠入地狱、任人宰割了,怎么可能还象书中贾母和贾宝玉那样富贵繁华呢?更可见刘心武的不通!
刘心武周汝昌历来主张贾母的生活原型是孙氏,主张贾府的生活原型是乾隆元年到三年的曹家,从书中贾母的生活经历来看,丝毫不见七年前曾遭抄家的阴影,书中的贾府更丝毫不见七年前曾遭抄家的痕迹。照常理来讲,一个大家族一旦遭抄家大祸打击,肯定会马上[忽喇喇似大厦倾],[为官的,家业凋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曹寅在世时早有预感---[树倒猢狲散]啊!可刘心武却不承认这铁的规律,偏要说曹家在雍正六年的抄家之后不久就在北京恢复元气了,而且在乾隆元年因曹寅女儿得到乾隆的宠爱而再次[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这简直把当时的官场风云变幻当儿戏,那么大的一个江宁织造曹家,在南京被抄家后[只剩了夫妇两人及几个家人的性命没伤着],如何回到北京五六年的功夫就重建了[宁国府荣国府]?而且据刘心武说,这一些还发生在曹寅女儿当贵妃之前,根本就没有靠乾隆皇帝的恩宠,仅仅靠几个亲戚的帮助就能在京城里象书中[秦可卿死封龙禁尉]那样大肆张扬,还引动诸王侯的捧场,这可能吗?书中多次写道:[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已历百年。]若曾遭抄家打击,这话就说错了!贾母当时多少岁?李氏若活着到乾隆初年多少岁?曹頫在乾隆元年多少岁?该不该象书中贾政那样[近因年迈,名利心大灰]?这些都是解释不通的大问题。最值得商榷的是,在刘心武的红学体系中,根本就没有贾涟琏对应的生活原型,更没有书中极重要的角色王熙凤的生活原型,这是无法自圆其说的破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