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咱终于可以把自已对宝钗的最后结论和盘托出来了,咱认为宝钗根本不是真[无情],她只是把感情深藏在心里、不轻易外露罢了。但是贾宝玉却是外向型的性格,一般多情的文人也都倾向于外露,不喜欢这种内敛性格,因而看不到她的好处。到了八十回向后,黛死钗嫁、没产抄家,贾宝玉大祸临头了,这时才看到她的好处,真是烈火见真金、危难见真情,宝钗这时不但没有怨天尤人,而且挺身承受苦难,竭尽全力减轻宝玉的痛苦。可以说没有宝钗的支持,宝玉早就被这残酷的现实吞噬掉了。这种千难万苦的生活还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即不是[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一年到头全是如此;而是[春流到冬尽,秋流到夏]、是年复一年、长期如此。宝钗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与宝玉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这才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当此时宝玉纵是块顽石,也被宝钗捂热了,他这才看出宝钗的真貌、真心、真情、真爱,看出宝钗不是他当初与黛玉热恋时想象的[奸雄],而是天塌地陷大灾大难中拯救他的大英雄!这在现在的文人看来似乎是夫妻之间应有的互帮互助,但咱们没有身临其境,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啊!宝玉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一事无成半生潦倒,而且还如甄士隐石呆子那样惹祸、给宝钗添乱,宝钗不是象如今的白领丽人那样能挣钱养家呀,她也是从富贵中跌入困顿的,当此时她没有象夏金桂这种女人那样弃宝玉而回娘家避祸,而是和宝玉共命运同甘苦,这且不提,她还要[巧媳妇为无米之炊],想方设法养家糊口,这是怎样地艰难啊!更重要的是,她还要帮宝玉实现撰石头记的抱负,也是实现自己补天的抱负,这就更了不起了!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中给曹家编了个年谱,他只记录了曹寅曹顒曹頫的年谱,却没给孙氏李氏马氏等女裙钗编个年谱。在他的年谱中曹雪芹抄家时只有十三岁,如何谈恋爱?更如何在抄家前缔结金玉良缘?但其中曹顒遗孀马氏的年谱值得深论,马氏在曹顒死的时候不会小于二十岁,曹顒二十七岁死的,只留下遗腹子,可见得子较晚,而且马氏守寡前三年曹寅死,在这前几年康熙初废太子允仍,在马氏守寡十三年后曹家才被抄家,其时遗腹子才十三虚岁,是少年公子,马氏不出三十几岁,正当壮年,再过十几年也不到五十岁,足以活到遗腹子成亲。由此可见,马氏从成人到晚年,恰好都经历了曹家的大波大折大灾大难,而曹寅是在康熙五十一年死的,曹顒是在五十四年死的,孙氏大约也在这几年间死的,李氏大约在抄家前死的,遗腹子连曹顒都没见着,更不用说曹寅和孙氏,他刚到十三岁就抄家了,肯定没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全部经历,而有这经历的曹顒又早就死了,谁能提供这些生活素材呢?这只有马氏能提供。咱们若大胆假设马氏就是宝钗的生活原型、具备了宝钗的主要素质,而宝钗则具有马氏的主要阅历,整个红楼梦的主要谜团就很容易廓清了。曹雪芹正是由于有这个类似于宝钗的伟裙钗做后盾,才能够创作出红楼梦这惊世绝作的,没有马氏,曹雪芹就枯了一大半生存之源、创作之源、思想之源,要独自创作出红楼梦几乎是不可能的。
前面咱只说了马氏是曹雪芹的生存之源创作之源,凭什么说她是曹雪芹的思想之源呢?咱们再来深论宝钗深邃的思想,才能进一步了解她的无情、理解她的伟大。如今没有关于马氏的史料,只能根据事体情理大致推断,而书中的宝钗是艺术典型化了的马氏,作者为了构思需要,已经把马氏割裂成宝钗李纨两个艺术形象了,所以咱不能简单地把宝钗等同于马氏。但仅据书中的描写来看,宝钗是个比黛玉还要博学多才的女博士,她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思想深邃,儒释道无所不通,但又有独立的立场和见解,从来不会被权威们牵着鼻子走,也就是前面说的她是超越了[不惑][知天命],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高思想境界,超越了[糊涂][聪明],达到了[由聪明而入糊涂]的难乎其难的思想境界。她悟透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释迦牟尼,又有商人的重实唯利,更具有女性母性的一切优秀品质,这品质中还包含了女娲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如何不能成为一个大巾帼英雄呢?说这些可能大家要说咱也是大胆假设大胆发挥,但请不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等具体情节,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二百几十年前的历史细节谁能出来作证?但若请狄仁杰、福尔魔斯、柯南道尔、李昌钰来小心求证,最起码会赞成咱百分之六十的结论。
先从康熙四十七年初废太子说,这年曹寅五十一岁、曹顒二十岁,其时马氏不小于十六七岁,以其早熟沉稳的性格,基本可以对这[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的第一个大风波有所认识,她会象那些皇族须眉曹家浊物那样认为是太子失德、咎由自取吗?不!她虽然不会象曹寅那样因看到索额图的可悲下场而感叹[树倒猢狲散],但很可能会体会到象秦可卿这样的见识:皇族这种内部争斗迟早会连累大家连累曹家,需早留后路!再从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说,这年曹顒二十三岁,周汝昌说只有十七八岁,可他说三年后曹顒病死时是二十七岁,那么这一年曹顒就不可能只有十七八。曹顒既然二十三四岁,马氏也会在二十岁以上,此时她更老练了,对于曹家因曹寅病死造成的大房二房争夺危机、曹寅一房接班人危机想必也有切身体会,她看到李氏虽遭到丧夫大祸,但由于皇宠仍在,马上就替她做主,由儿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渡过了这场危机,她并在李氏的坚持下得以与曹顒结成[金玉良缘]。通过李氏在这场大风波中的经历,马氏长了这样的见识:丧夫不足惧,失玉才可悲!与宝玉无感情不足虑,四大家族后继无人更堪忧!果然是[祸不单行],三年后这[丧夫大祸]又落到马氏的身上,曹顒又病死了,难怪曹寅在世时说她[恐非福寿之辈]。曹顒这一死比当日曹寅死更令李氏和马氏伤脑筋,因为这时曹顒还没生儿子,曹寅家的香火接不上了!若在普通人家这李氏和马氏就要任由大房偏房欺凌了,亏了康熙的恩典还在,在皇上的力主下,由李氏的哥哥苏州织造李煦张罗着把大房的曹頫过继给李氏为儿子,继续任江宁织造,这与其说是用曹頫替曹寅撑门面,不如说是用曹頫的妻子李氏的内侄女儿替李氏和马氏管家,这就打破了大房用曹頫实际接班二房的阴谋,因为曹頫已在奏折中向康熙表明心迹:[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这就是说[如果马氏的遗腹子长大成人,那么他曹頫将遵守在过继给李氏时的约定,把织造一职仍交曹顒的遗腹子当,自已仍回到大房去,]可见这个过继按排只是一时权宜之计,曹頫与书中贾琏一样,只是个[假二爷],马氏怀的曹顒的亲骨肉才是[真二爷]!这样一来李氏和马氏才能放心地守寡,她婆媳二人虽无丈夫依靠,但还有儿孙可依靠啊!实际上归根到底是上有皇宠中有三织造互相扶持,李氏和马氏这才在[曹顒病死]这打击下顽强地挺过来了。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替李氏和马氏这两代寡妇想想,若不是康熙替她俩撑腰、李煦替她俩做主,她俩没有了丈夫和儿子这主心骨,岂不是要任由曹家的大房偏房宰割?现在官场上用曹頫撑门面,家里用内侄女儿管家务,全靠康熙这大树替她俩顶住这塌天大祸啊!真是[天大地大不如康熙恩情大,夫亲子亲不如皇宠这宝玉亲]啊!马氏在安心扶养遗腹子长大成人的十三年富孀生活中深刻体会到的就是这条真理,她认识到天灾并不可怕,父亲死了还有丈夫,丈夫死了还有儿子,在曹家的夺嫡之争中,只要与[真宝玉][不离不弃],就能[芳龄永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