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疯谈之六十三
发布日期:2019-08-01 10:09:25

咱说这些疯话会被有些人误解成[贾政是曹寅、贾宝玉是曹寅的儿子曹顒、宝钗是曹顒的妻子马氏],咱这里只是提倡这样一种[大胆假设],并没说它是[小心求证]后的结论。按照这个假设,那宝钗在与贾宝玉成婚后就应该还有十三年的富孀生活再遭抄家大祸,红楼梦在八十回以后虽然写了贾宝玉的黛死钗嫁和出家当和尚,但也应该象续书写的那样还有[遗腹子长大做高官、家道复初]的情节,如此说来这[美中不足、好事多魔]还长着呢,[乐极悲生、人非物换]还早着呢,抄家后败落起码要到一百二十回以后了,书中前面的写李纨贾兰也成了多余的了。且听咱解释,曹雪芹写红楼梦不是只是曹家家事的简单重复记叙,他是艺术再创作,他从来不是就曹家写贾府,而是就贾族写皇族,他要将从太子首次被废到曹家被抄这[二十年来的是非]压缩到书中的三四年时间内辩明白,那么他就会综合曹顒曹雪芹的双重经历写贾宝玉,综合马氏在这二十年内的经历写宝钗李纨,他就可能既用贾宝玉出家当和尚来影射曹顒与马氏死别,也用贾兰显赫后夭亡来影射马氏十三年孀居生活因曹家被抄而彻底结束,于是贾宝玉的出家不应象续书中说的那样为践盟、为还泪、为多情,而应象甄士隐遭祸后那样[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最终因看破世情而弃妻离世。

这样咱就创立了一个红学与曹学清学如何互相关联的新的模式,这个新模式不同于胡适的[曹雪芹自传说],也不同于周汝昌的[曹家因弘皙逆案而抄家是红楼梦成因说],在这个新模式中,贾宝玉既不是有些人猜测的是曹顒的简单复制品,也不是胡适大胆假设的曹雪芹的简单复制品,更不可能是周汝昌大胆发挥的曹頫儿子的简单复制品,他是曹雪芹为红楼梦创作的总体艺术构思专门杜撰的艺术典型!其中当然有曹顒的真事在里面,也有曹雪芹的真事在里面,所以是曹顒曹雪芹的复合型人物,不能等同于曹顒本人和曹雪芹本人。这样一个艺术典型的再创作必须作者有曹顒曹雪芹的双重经历才行,可曹雪芹未出世曹顒就先死了,无论怎样他都不可能有曹顒的生活经历,这就是咱这新模式不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关键。但是曹雪芹虽没有这双重经历,可曹雪芹的寡母马氏却有这双重经历,相应的在书中则是宝钗有这双重经历,是她为曹雪芹提供了相关素材,是她参与了红楼梦的整个艺术创作,是她用可贵的[停机德]督导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她是除了曹雪芹之外的红楼梦最大贡献者,没有她的沤心沥血,就没有今天的红楼梦!

这就是咱解读出来的薛宝钗悲剧完整的典型意义,她的悲剧是[在家无父亲可依靠,出嫁无丈夫可依靠,夫死无儿子可依靠],归根到底是最终无真宝玉可依靠!父亲死只是表面形式,薛家家运开始走下坡路才是实质;丈夫是病死还是出家当和尚也是形式,王夫人一房暨曹寅一房面临接班人危机、贾府已临末世才是实质;遗腹子是做了大官荣耀了之后就死了、还是遭抄家大祸一贫如洗跟死了一样也是形式,朝廷的共颛之争导致塌天大祸连累薛宝钗中年被真宝玉彻底离弃才是实质!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宝钗可真是从天堂坠入地狱啊,这是比死了父、夫、子还要可怕的灾难。对于宝钗来讲,只要不被真宝玉抛弃,死了父亲可以忍受,离了丈夫可以守寡,丢了遗腹子可以象王夫人那样过继儿子,她的[金锁]不是与贾宝玉这个人[不离不弃],而是与真[宝玉][不离不弃]啊!离开[宝玉]象征的权势她就是个[无风可借力的柳絮],就是社会最下层的穷寡妇,再高尚的德行、再精明的睿智、再得体的言谈举止又有什么用?所以咱说不要在[贾宝玉是在抄家前因悼玉还是抄家后因失玉与宝钗离弃的?]、[他俩有遗腹子吗?]、[宝钗在婚后多长时间遭祸,她又是守着遗腹子过了多长时间?]等具体情节上做文章,要在[宫廷的虎兕之争致贾府天塌地陷,带累宝钗一家也坠入地狱]这事体情理上深论下去,才能从真正的宝玉那儿悟出通灵的最高思想境界来。

红楼梦的创作动机是[识通灵],创作内容则是[怀闺秀],通过[怀闺秀]来[识通灵],用[怀闺秀 ]的艺术手法来达到[识通灵]的创作目的。归之于薛宝钗悲剧,也是通过[怀金]来[识玉],用[怀金]的艺术手法来达到[识玉]的创作目的。咱们的[怀金]只是手法,[识玉]才是最终目的,宝钗为什么真正做到了[三从四德]仍然最后无所适从遭受悲剧?这不能怪她的父亲、丈夫、儿子,根源在争夺[真宝玉]!宝钗的父亲、丈夫、儿子都是在争宝玉保宝玉的过程中相继倒下,她[尽人事而听天命],最后仍然做了[真宝玉]的嫁衣裳。由此可见贾宝玉要摔玉砸玉时骂的话没错: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下都不识,还说什么通灵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这真宝玉连薛宝钗这样模范遵守封建理治、封建礼教的好裙钗都要摧残至死,它确实是好坏不问、是非不辨、黑白不分,这样的[劳什子]却被人们当[命根子],它怎能不误人害人呢?宝钗跟这样一个好坏不问、是非不辨、黑白不分的[劳什子]结成[金玉良缘],还要把它当[命根子]保护着,还要[不离不弃]地守着,最终能不给它连累着吗?所以咱们别只把薛宝钗的悲剧归咎于贾宝玉这个人,别只把薛宝钗的悲剧归咎于[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要由此深论到[共颛争玉][虎兕争宝]的朝纲啊!在这样一个争得天塌地陷的灾难打击下,那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群芳碎],宝钗悲剧只是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突出例子而已。把这样一个最完美无缺的艺术典型毁灭给人们看,那其中的震撼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最能揭示封建礼教和理治的残酷无情的,所以咱说:[丧夫丧子虽足惧,失宝失玉更可悲,哀哉完美薛宝钗,受尽争玉其中累!]

咱把薛宝钗悲剧提升到识玉的高度、朝纲的高度,免不了有人要说咱是故作惊人之语,但读红就是要读到通灵的深度,就是要读到智通的高度。书中在第二回交待到:贾雨村在野外见一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里的[智通]就是[通灵]的更进一层。[宝玉]真的[通灵]吗?在贾宝玉看来,[什么劳什子?连人之高下都不识,还说什么通灵通灵!]这句话看上去是孩子玩话,其实是大实话啊!下面贾雨村在与冷子兴长篇大论[正邪两气、正邪两种人]时,就体现了这个意思。冷子兴对贾雨村的[何为正?何为邪?]一言以蔽之:依你这说,成则王侯败则贼了。雨村道:正是这意。若照字面解释,雨村这段话冠冕堂皇,断不至于解成这个意思,但若用智通的精神来看,若用贾宝玉骂通灵宝玉为劳什子、说它不识人的高下这意思来看,就能看出其中玄妙之处。

大家细想想,贾雨村关于[正邪两气、正邪两种人]的论述中都是冠冕堂皇的符合理治之书的套话,按这些套话来解释正邪,本应该得出[王侯胜而贼寇败]的结论,本应该得出[正必胜邪、邪不压正]的结论,怎么反倒得出[胜则王侯败则贼]、[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的结论呢?

这两种看似相同实则不同的结论区别在因果互相颠倒上,[王侯胜而贼寇败][正必胜邪、邪不压正]的结论是以王侯为正、贼寇为邪,王侯之所以胜因为其为正,贼寇之所以败因为其为邪,正道正义正宗正派的必胜,邪门歪道阴谋诡计的必败,在这个结论中[正或邪]为因、[成或败]为果,邪气之所以压不过正气,就因为邪。而[成则王侯败则贼][正不容邪,邪复妒正]的结论则是以成败论正邪、以成败判别王侯与贼寇,在这个结论中[成或败]为因、[正或邪]为果,因为只有胜方才能称为正、败方只能称为邪,胜方是因为胜利了所以自夸是正道正义正宗正派,而败方是因为失败了才被骂为邪门歪道阴谋诡计,反过来说,如果另一方胜利了,也可以为正、也能成王侯,同时它的对立面也就成了邪、成了贼寇,在这个结论中,[成或败]为因,[正或邪]为果,正邪双方没有质的区别,只有运气好坏,这是结果决定一切、成败论英雄!实际上这后一个结论就是[成败是检验正邪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成则王侯败则贼的玄妙之处。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