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首 页 疯谈红楼梦 在线评论 作品缘起 视频讲解 红楼梦电子书  
疯谈红楼梦
疯谈之五十五
发布日期:2019-08-01 10:02:19

对于宝钗劝王夫人宽心的一段话,如今的红学评论都当反映了宝钗的虚伪奸诈来解,独咱认为这些说法不实事求是,也根本不合曹雪芹的本意,曹雪芹在创作这一情节时是据实而录,[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即使可能是艺术再创作,也是完全贴近当时背景和人物心理的创作,他不是写给人来评论的,他根本没考虑到如今的评论会因此而贬低宝钗。宝钗说这话也只是为了劝慰王夫人,这并不能代表她的心理活动。大家在看这一段话时首先应该替宝钗设身处地地想想,她这时并不知道金钏儿死亡的真正原因,并不知道宝玉与金钏儿开玩笑而引起王夫人发火的详细经过,由于这涉及到王夫人的失误,又涉及到宝玉的过失和隐私,王夫人不便对众人公开说明,也不便对宝钗明说,宝钗只能根据大概情况作大慨判断,然后用自已的揣测估摸王夫人的心情,大致上说些宽慰解劝的话,她这话是说给王夫人听的,只要能起到替王夫人分忧的目的就行,她可不是说给后人评论的,早知现在如此把她看扁了,她就不说了,曹雪芹也不写这段话了。闲话休提,再看宝钗说的什么,宝钗先说:[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是先找借口为王夫人开脱,她知道王夫人是慈善人,决不肯轻易逼人自杀,所以说[岂有这样大气的理!]意思是说金钏儿投井即使是真的,这种过激行为也是意气用事、是把王夫人的意思想过了,王夫人不是那种逼人自杀的人。这句话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话,并不是对王夫人的阿谀奉承。[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这句话是红学评论最反感的,这好象是说金钏儿死得活该。其实这只是一般重感情的人对宝钗的反感,若用理性的标准衡量,这句话并不错,人在意气激愤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自已的生命,若浊气一涌就猛拼一死,岂不是糊涂人吗?这种死法在哲人看来当然不为可惜了。

 

再看下一句:[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宝钗这里不但用言语解劝王夫人,而且替王夫人想出具体措施来弥补心中的缺憾、减少心头的负罪感,她认为在这时只是愧悔根本无济于事,木已成舟,不如想法子补偿,也就是[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这在文人看来又是冷酷无情了,金钏儿是条性命啊,岂是几两银子能打发的?王夫人草菅人命,宝钗不但不予以声讨批判,而且还和薛蟠一个腔调,[人命一事,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这就不但是奸诈,而且是可恶的封建统治立场了!咱认为这评论也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宝钗确实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说这话的,她是商人家族出生,确实认为[钱能解决一切];说它不对,是因为这评论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过于偏激了,你若处在王夫人位置,你会为金钏儿偿命吗?王夫人也只能这么做,宝钗也只能这么说这么想,这就是现实,这就叫实事求是。宝钗不是浪漫的文人、不是多情的宝玉,她是商人是官人,她要站在官人的立场上用商人的语气说话,她要维护王夫人、维护本阶层的利益,在这里无需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要记住:红楼梦是现实主义杰作,宝钗是彻底的现实主义,用文人理想主义的目光是看不懂她的!

 

书中这里有蒙王府本脂批曰:[善劝人,大见解!惜乎不知其情,虽精[金]美玉之言,不中奈何!]这才是识宝钗之劝的真见解,比那些极左言论强多了,宝钗之劝确实是金玉之言啦!咱们可千万别站在情痴情种的迂文人立场贬斥她,要用实事求事的哲人眼光才能看出她的过人之处,要用[不受道德和礼教约束、只追求实际效果]的商人处世标准才能看出她的开通之处,而不能用只想替金钏儿抱不平的下人偏激眼光看宝钗,也不能用宝玉情痴情种的文人眼光看宝钗。

 

宝钗不但用自已的言语劝王夫人,而且立即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王夫人,她见王夫人因没有妆裹衣服赏金钏儿而犯难,马上就拿自已的新衣服给王夫人救急,这虽然说明了宝钗仅仅是急王夫人之所急,但也说明她开通、没有封建等级观念和迷信思想,更说明她内心并不弃嫌金钏儿,甚至也同情金钏儿到不惜用自己的新衣服给她做妆裹的程度,这一点批评宝钗的人为什么没看见呢?

 

世间有不同阶层的人,就有不同阶层的利益和立场,就有站在不同立场看问题的不同的眼光,就有不同立场所产生的不同言论和行为,咱们分析这些言行就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就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来评论,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条来判别复杂的现实。过去咱们用阶级斗争的极左教条评宝钗这段言行,把她贬为王夫人的帮凶,如今咱们又用人性、平等、博爱的文人精神评宝钗这段言行,又把她斥为冷酷无情、虚伪奸诈,什么时候能实事求是地评论宝钗这开明通达的好裙钗呢?

 

综上可见宝钗这一段话并不虚伪奸诈,说得很实在也很得体,她不但舒解了王夫人的负罪感,也使金钏儿一家得了些实惠,这是当时那种环境下可能的最佳解决方案了。在这件事上充分体现了宝钗对王夫人的想其所想急其所急的体贴帮助之情,说明她将来会是王夫人最得力的助手和接班人,也是弥补贾宝玉[不通世务、无能第一]缺陷的最佳人选。这些在一般文人看来当然是庸俗的实用主义,可对于王夫人对于贾族就需要宝钗式的现实主义,对于贾宝玉这富于理想的幼稚文人也是最需要宝钗的现实主义帮助。宝玉的理想主义历来靠贾母的现实主义庇护,贾母若去世则靠王夫人的现实主义来维持,现在王夫人独木难支,宝钗以她的用哲理指导的现实主义帮助王夫人,是支撑末世贾府的唯一指望,也是宝玉能继续[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锦衣纨绔饫甘餍美生活的唯一指望,这是连普通的世人都明白的现实,可理想主义的文人就是不承认,多情的宝玉也不知足,难道非要到[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抄家大祸临头才认识到宝钗的可贵吗?难道非要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千难万苦中才体会到宝钗的可爱吗?难道非要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绝境才怀念这伟裙钗吗?这些曹雪芹最后亲身体会到了,可咱们的多情的文人们为什么就体会不到呢?当然刘心武是体会不到的,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情淫一体,他不懂宝钗的无情正是无淫,那当然永远也不知道宝钗的可贵了!

 

说了宝钗对妈妈的真情、对哥哥的真情、对王夫人这姨娘的真情,再来说她这做姐姐的对弟弟贾宝玉的真情。在刘心武的评说中宝钗是爱贾宝玉的,但她爱的是宝玉的地位权势,她是要借与贾宝玉结婚达到做宝二奶奶的目的,这看似符合事实,其实把宝钗这奇女子说得太庸俗不堪了。宝钗对于宝玉是姐弟亲情而不是婚恋之情,她对宝玉是真诚的关爱而不是男女间的性爱,她之所以想与贾府联姻是基于薛家和贾家的相互利益需要,也是基于贾宝玉本人的利益需要,这种联姻意味着重任和艰辛,而不是享受荣华和爱慕虚荣,这是刘心武想不到的。

 

首先由于曹雪芹出于全书主旨需要设计了一个金玉良缘的假话,这就给了人们对宝钗的认识一个先入为主的坏印象,好象薛姨妈和薛宝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这是曹雪芹当初没料到的,也是导致人们对宝钗印象不佳、有奸雄之说的主要原因。现实中的薛宝钗原型根本没有一个疯僧来指点金玉良缘,更没有癞头和尚送她金锁,又何谈锁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呢?这样一个半神半假的谎话把宝钗的光辉形象弄糟了一半,咱们看宝钗一定先要跳出这迷人圈子。请记住:宝玉没有真玉,宝钗没有金锁,黛玉也不是绛珠草下凡,这是实事求是看!红楼的第一步,迈不开这一步就会走岔路!

 

红楼梦一再强调:[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里的宝玉衔玉而诞就是假话,癞僧跛道也是假话,癞和尚送金锁还是假话,癞僧指点金玉良缘更是假话。在倡导科学理念的今天,能识破这些[真假有无]是最起码的常识,而且作者自已既编造这些神话鬼话假话,他自已就不可能相信这些是真话实事,也不希望读者把这些当真话实事,咱们在看石头记时把这些神话鬼话假话当成真话实事来看,就会把书中的真话反而当假话、真事反而当假事,就会把没有的事当有这事、把有这实事反而当没有这事,这就是作者告戒读者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因此我们在看石头记时一定要记住:真正的宝玉没有衔玉而诞,世上没有这癞僧跛道,没有癞和尚送金锁给小时候的宝钗,更没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字真言。这样在打破了作者设下的迷宫之后再看石头记,就知道宝钗对宝玉并没有[金玉良缘]的成见在心中,她是很坦然地把宝玉当弟弟相处的,薛姨妈和王夫人也没有金玉良缘的事先约定来预谋宝玉的婚事,只有这样看宝钗才能理解宝钗对宝玉的无情,如果宝钗一开始就抱定金玉良缘的成见,那不成了标准的第三者插足了吗?那不成了书中开头就批评的其间拨乱的小丑了吗?所以这就是作者设计金玉良缘暗喻的副作用。宝钗既然没有金玉良缘的心理负担,又见宝玉与黛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她何必要强求与宝玉的相爱呢?又因为她品德高尚、见识极广,她认为世间万事自有定数,非人力可强求,尤其是象自已这样大的贵族少女,根本没有自主择夫的可能,不如听其自然、任由父母做主,自已只需加强自身修养、平时注意自已的言谈行止,树立自已的良好形象就行了。这就是老子的无为之道自然之道,宝钗正是持这种豁达的随分从时的态度对待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之争的。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联系方式:  
评论: *
验证码:
                               
版权所有:红楼疯谭 红疯子疯谈红楼梦 石呆子呆解石头记 苏ICP备12041718号-2 技术支持:宏瑞科技